Polaroid自從破產,停止底片業務之後,就轉型變成一家消費性電子公司。從電視、數位相機、PDA,甚至是以Android主的PDA+數位相機,可以想像成一個貼牌公司,但在影像部份,他們依舊想要達成一些成就,而有Zink的出現。
最早發表的幾款Zink印表機,就包含拖了很久很久很久才介紹的POGO。
也因為有新款的GL10,而且是比較大張的相紙(3x4),而舊款的POGO則是(2x3),本篇將作個overview,並且放上POGO的長期(間斷)使用心得。
2013 April update: 新增究極清潔!!! [POGO] 究極清潔 告別紋路 Polaroid POGO清潔大法
先說ZINK技術與Fujifilm PIVI的差別。
簡單來說,PIVI只是將instax mini的底片重新包裝,用LED的方式,作為掃描線,將底片曝光。
而Zink的相紙則是一種特殊的晶體,一共有三層(R,G,B),經過加熱之後,在分別去排列R,G,B的顏色,就可以達成彩色的顯示,與底片大不同,看可以預期的是,因為需要"加熱"到可以改變晶體的溫度,比起單純"發光"的instax mini,Zink的技術直觀上來看會比較耗電一點。
舊款Fujifilm MP300的電池是用兩顆鋰電池,而POGO則是用專用鋰電池,前者宣稱至少可以印個30張,後者也宣稱這個數量,但使用上來說,可能只有10-15的水準。算是比較可惜的。因此比較難想像韓國廠商在當時推出的ZInk拍立得相機,嬌小的體型下,能拍幾張+印幾張? 好問題~
Zink的原理,How Zink works:重點就是只要這張紙,不再需要額外的墨水夾,色帶。
下面這是MP300
停產的MP300, 因為日本的相機幾乎都有ir,mp300就只賣海外市場,日本國內只要便宜的Mp100/70就夠了。
相對便宜的MP100/70只剩下IR介面,對於現在的smart phone,可沒聽過還有哪隻留下紅外線介面的。(相信工業或者特殊用途的還是有,但消費者市場幾乎沒了)
回歸正題,除了POGO以外,協力廠商出了幾台機器,不然幾乎都Polaroid自己主打。
一開始是Pogo,對應的有Dell的Wasabi PZ310,漂亮得多,相機有xiao,以及Poloaroid自己的Z230(看起來便宜又醜)
3x4的相紙出來之後,除了與女神卡卡一同設計推出的GL10,Polaroid自己的Z340(有舊款Polaroid 600的感覺,但他是台數位相機,拍完再選照片來印)
Zink官方的產品列表,有目前還在生產的設備,不過目前看起來,Z230跟PZ310應該就比較小眾了。
[使用]
POGO除了可以靠USB連相機,用PictureBridge,在相機上選照片然後列印以外,也可以使用藍牙的方式來傳輸。
[每次講到這裡,都必須聲明,如果你的iOS Device沒經過"特殊"的處理,藍牙無法直接傳送相片到這台機器上,至於how to?? Key words: JB, iBluetooth, iBlueNova]
很適合帶著相機,然後印出漂亮的風景之後,貼上明信片寄給朋友。
而手機呢?比較麻煩的事情是,每次做藍牙配對,都需要重新KEY配對密碼,每台機子都一樣,數字的"六千",所以要記得,連自己的機器,要記住機器的名字,通常長這樣:
" Polaroid xx xx xx" x通常是0~9, a~f 的組合,可以說是機器的MAC,作為一個唯一的身份識別。
透過藍牙傳輸的得影像格式,可能有所限制,應該只能吃JPG,我丟png他不接受...
[耗材]
2x3的底片價格便宜,如果買Polaroid原廠,大概是instax mini的半價,約10元一張,而且是滿版。
如果是用Dell的相紙,就會在便宜一點點,但有人說:顏色比較黃。
蠻重要的一點,他是滿版印刷,所以影像比較大,而且有背膠可以貼在想要的地方。(ex: 明信片 、貼紙簿...)
[保養]
因為是熱感應的技術,如果中間有灰塵,造成加熱器與相紙之間有阻隔,沒辦法加熱到想要的溫度,會有一些條痕,或者班點的出現。很像相片老了爛掉變質的樣子,許多人以為是懷舊風,但實際上沒那麼誇張。
How to?
1>打開蓋子
2>取出所有相紙
3>留下一張相紙(或者拿出舊的藍卡)
4>把有印zink那面朝上,放入相紙槽中,並且往相紙出口的方向輕推,應該會感覺到被卡住,因為他被滾輪卡住了,然後蓋上蓋子
4a>如果是藍卡,就把條碼往下,其他可以直接照做。或者就放著,蓋上蓋子,他會做校正程序。
5> 靜待卡片、相紙吐出來,就可以完成一次清潔。
[表現評估]
室內:
很適合,有變壓器的狀況下,續航力不存在問題,只要相紙夠多,幾乎不用怕沒辦法印。也不必擔心電池耗電。
唯一要擔心的是,整個從手機傳送相片到印相機的過程,是 (藍牙傳送時間) + (相片列印時間)。
前者看檔案大小,越大越久,後者約50秒左右,因此整張相片印出來大概是1分鐘~1:30的時間,如果有人潮需求,可能得準備幾台才可以大家玩得盡興。
室外:
電池有點不夠力,印個10張燈號就開始在閃了,尤其用藍牙又要多吃無線傳輸的電力。如果是用USB PictureBridge應該就會比較省一點點。
比較適合一天只在定點印個幾張,晚上可以在休息邊充電。
體積而言,比起PIVI要大上不少,加上變壓器又再大一圈。沒辦法,美國人設計。
但PIVI不賣之後,這真的是個便宜的選擇,有位同學就帶著這台機器出國,用這個東西做國民外交了
色彩:
是會色偏,但用久了,會抓到他的調性,有時候只是影像擷取、輸出、顯示之間的色彩差異,倒不是他很偏黃。
但不同裝置去印,確實有不同的表現。(我的Xperia Pro印出來有點黃,Olympus EP-L2印夜景有點偏綠,SonyEricsson K600i印出來則偏黃綠)
你沒看錯,就算只是支援藍牙傳檔的Feature Phone還是可以用!!
[總結]
優:便宜的玩具,資料傳輸方式有兩種(BT, PictureBridge),相紙便宜!!隨時可以添加,沒有一次要裝一個片夾的困擾。 而且滿版印刷,可以把背面撕下,背膠直接貼在想要的地方。
缺:體積稍大,電持續航力不佳,列印需要時間(1:00左右),色彩還原能力有差異(跟螢幕比起來自然差很多) 因為是貼紙的模式,整張相片是軟的,比較難保存
隱性的缺點大概是:就只有Polaroid一家再出,不是很能確定他能撐到什麼時候。不過這也算個利基的市場。也不見Fujifilm停掉PIVI的產線呀~
[習性]
越熱越美麗,列印的過程中都是去加熱相紙,如果沒到一定的溫度,色彩不會漂亮。
因此印越多張,後面的顏色會比較正確,但就實驗來看,大約第三張之後就有正確的顏色表現。
但印越多張,也表示灰塵滾進去的機會可能也會提高,所以做好保養動作,應該能確保不會有灰塵的影響來"破相"
以下提供三張照片來做比較。
1>慘,破相,尤其是紅色。也有細條文
2>印第二張之前,清潔兩次,在做列印。之後有稍微改善一下下,但紅色一樣糟糕
3>再做一次清潔,後面列印就比較符合該有的表現了
這是經過掃描器掃描過,轉成pdf之後,還是有點失真,尤其是色塊邊緣看起來都很慘,但實際上的表現很準確,不會有破碎或者湖畫得狀態。這個影像單純是掃描過後JPEG壓縮得太誇張了。但主要是要跟大家分享:有清潔有保障,越熱越美麗
實驗的過程:
實驗中的第一張,慘!!
實驗的第二張
對焦糊掉了,但左至右,依序是1,2,3,可以看到第三章條紋斑點都不見了!!!!
2013 April update: 新增究極清潔!!! [POGO] 究極清潔 告別紋路 Polaroid POGO清潔大法
真的可以比較快告別灰塵~~~
後語:
如果說要買更大台的GL10,相紙的價格可是翻上去了,至少20元,比起來,如果只是要室內列印,個人會更推薦Canon CP800。因為他的連續色調更棒,只是價格跟取得性都不如Polaroid,另外,他是熱轉印印表機,體積更大,相紙更大(4x6) 重量自然也更重。電池選配,就不適合隨身帶了
GL10的介紹: [印刷] Polaroid GL10 3x4 行動印相機
而相對於instax mini, GL10是有比較大的顯示面積, POGO則有比較便宜的價格, 只是zink都要等... 等他印出來...
至於噴墨型的??這種半色調的東西已經消失在時代的洪流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