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以來,在Google Map上看到我家附近的濱海地帶,在將軍漁港以南,鹽山沿海以北,有個扇形的區域。
是鹽田?還是魚塭?還是?
* 標記處為漁港
這次趁運動的時間,往該處一探究竟,不過至少知道這個扇形區域的南側是青鯤鯓漁港
![]() |
漁港 2010-10-09_濱海青鯤鯓漁港 |
與前一次探詢鹽分地帶的路線類似,只不過可以透過一條西北向的道路,通過嘉福里,有間還算著名的龍杏製藥,直達將軍的北側,往西通過快速道路後,即可抵達青鯤鯓漁港;而不是如一般往濱海走到篤加,才往南或往北。
基本上漁港周圍雖然是個不小的聚落,但人口結構都是比較老的,沒有儒教大城鎮的超商,而是以菜車、商店為主。或許是看到將軍漁港的改建,而有觀光漁港的念頭,在這裡有相關的觀光設施,如:
![]() |
這是出去看到的,旁有服務中心 2010-10-09_濱海青鯤鯓漁港 |
即使人數少,還是有許多沒辦法自行騎乘私人交通工具的住民,因此興南客運在此也設有站點,也是往台南的起點站之一。
![]() |
漁船夕照 2010-10-09_濱海青鯤鯓漁港 |
除了捕魚,蚵網養殖也是主要的經濟活動。
![]() |
蚵網,另一種是繫繩養殖,多見於汐湖區域 2010-10-09_濱海青鯤鯓漁港 |
繞了一下,跑到扇形區域的地方,似乎是沒什麼特別的地區,只是魚塭切割成這樣的區塊。在這個快速道路以西,幾乎都是鹽水的地帶,如果要找格狀的道路,並不大能保證東西南北都可以走。
%% 經過一陣找查後,發現這個扇形的區域就是以前鹽田,而宿舍會出現在此區的話,通常也是台鹽的!
台南縣將軍鄉扇形鹽田 JACK的輕航機飛行世界
從上列的參考連結中。可以看到更清楚的扇形鹽田形狀!
【台灣製鹽總廠】於1977年興建完工的七股一、二工區新鹽灘,本區位於七股鹽場西北方,這一帶原為海埔地,1963經行政院海埔地開發規劃委員會劃撥郊遊台鹽公司。台鹽公司為因應曬鹽產量不足、人力短少等問題,即以集中式鹽田結構為本區發展方向。 - 1977年七股一、二工區新鹽灘開發完工,同時也是台灣在戰後唯一新闢的鹽田。 - 青鯤鯓鹽田 青鯤鯓原本是海上沙洲,1936年方築橋與本島相連,但日治晚期建築的鹽田,以及戰後所開設的青鯤鯓鹽田,使之成為鹽田所包圍的聚落,然該地村民仍多以漁業為生,交通成本為之加高,困擾居民甚久。本鹽田是台灣製鹽總廠於1977年興建完工的新鹽灘,官方名稱為七股一、二工區,圍潟湖而成,也是台灣戰後唯一新闢的鹽田。其中由七股一工區南分區部份,以鹽工宿舍為核心向外發散成扇形鹽田,可說是台灣最優美的鹽田,如此設計為方便生產流程,結晶池集中於宿舍處,以方便人工收鹽。也因本鹽田的加入,使七股鹽場成為全國最大、最新的鹽場。 |
![]() ![]() |
扇形區域,旁邊的廢棄宿舍? 2010-10-09_濱海青鯤鯓漁港 |
因為有橋的關係,加上這區域也擁有不少泥灘地,水位隨潮汐變化,垂釣的人不少。
![]() |
橋上垂釣 2010-10-09_濱海青鯤鯓漁港 |
![]() |
扇形區域接圖環景 2010-10-09_濱海青鯤鯓漁港 |
離開漁港時,有注意到這裡的抽水站,畢竟魚塭的水是地下水,所以地層下陷是普遍的問題。
![]() |
寄件者 2010-10-09_濱海青鯤鯓漁港 |
不循原路往南走,一路的北風讓速度提高不少,換到快速道路的東側後,有看到雲嘉南濱海風景區(還是西拉雅國家公園)設置的觀景步道(平台)?
![]() |
寄件者 2010-10-09_濱海青鯤鯓漁港 |
因為是下午的關係,開始有鳥類覓食了~
![]() |
寄件者 2010-10-09_濱海青鯤鯓漁港 |
循著正確的方向,慢慢地推回家,這趟也不遠,近25公里左右,主要是跟家人一起騎車運動,因此也不至於太快。算是蠻輕鬆寫意的一次短途騎乘。
![]() |
寄件者 2010-10-09_濱海青鯤鯓漁港 |
只要能忍受因海鹽侵蝕,較為粗糙的路面,在整個台南濱海地區(鯤鯓),都是很適合騎乘的區域,在台1與台17之間的區域,更是沒有任何高山阻攔,有的僅僅是東西向的溪流水道切割,偶爾需要抽個車上橋過河。對於有運動過的人來說,沒有多大的難度。
總里程: 23.42 公里